如何擾動派系政治?都市社區派系與「絆」的建立臺中市中區柳川地區個案研究

臺灣地方派系研究皆認為臺灣地方派系正逐漸瓦解,其中都市化越高地區,派系政治顯得更加鬆動。然本文在台中市中區柳川地區發現,張派網絡潛遁於社區以及傳統宮廟中,並透過「香油錢關係」存活在都市社區當中。

臺中市中區為臺中市最早都市規劃地區,然在 1980 年代後出現商業衰敗和總人口數下降狀況。本文於 2017 年至 2018 年於臺中市中區柳川地區進行兩年田野研究,透過民族誌和深度訪談 9 個社區組織,發現商業與人口數逐漸衰敗的中區仍保有傳統宮廟和小店家,環境上適合派系政治發展。中區派系網絡透過宗教組織潛藏於社區,宗教「積功德」等倫理價值強化並模糊侍從關係。本文以「香油錢關係」稱此侍從關係,並認為香油錢關僅模糊主從間權力矛盾,並未解決社群差異間衝突。

Putnam 認為「水平」且「密集」的市民組織為市民社會的條件,然如何在具有衝突性的社區派系中建立市民社會?本文案例中新社群抓住舊社群認知的「老故事」和「老人長照」作為社區營造主題,並陪伴舊社群共同實作,新舊社群在社區營造過程中建立「濃厚友誼」。本文借用日文漢字「絆」說明新舊社群緊密、多元且水平的關係,並認為社區中的「絆」擾動派系政治,造就市民社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