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與空間重塑
台灣的文化政策一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整體性的戰略思維,事實上,從 1997 年「公共藝術元年」的行動方案開始,到 2019 年台灣「地方創生元年」的推動,公共藝術的新形態成功活化公共場域之社會參與形式;換言之,公共藝術與空間美學重塑的策略為當前迫切所需,提供作為台灣地方創生的視野與政策發展的參考。
本研究從日本 2000 年開始的第一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台灣以當代藝術重塑公共空間的行動,2006 年台灣「台南縣土溝農村藝術營造計畫」與 2010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以文化策展導入社區營造的策略,從表現特質,民眾參與、基地環境、文化歷史與藝術形式等進行觀察與分析,藉以探討台灣地方創生的視野與政策格局。
本研究發現在推動地方創生的過程,以藝術進行令人感動的地方創生計畫,創新的服務與沈浸式的文化體驗是其賣點,以當代藝術為載體重塑公共空間,導入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是驅動社區品牌更新的重要參考指標,以「非營利組織為主導,公部門重點參與」的組織架構,是其成為地方留才的誘因,更成為形塑多元化且良善的社群參與的能量,本研究的預期貢獻,重新檢討地方創生政策之推動方向及執行策略,參酌日本經驗,以國家文化品牌的高度,建立文化經濟與藝術產業生態體系的永續共構的法則,發揮藝術所具備社會改革的能量與場域創生的影響力,期能作為地方創生實務和政策上的參考。
沈永堂*葉翠玲**
服務單位:*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副教授 * *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研究生
聯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