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民間協力模式之分析-以台北市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業務為例

在公共事務日益複雜、民眾需求日益增加,但政府的能量有限的狀況下,協力治理成為政府完成許多公共任務所仰賴的模式。在社會福利的領域,地方政府透過與民間組織的合作,提供民眾所需要的各式社會福利服務,在概念上呼應了治理的新趨勢,但在實務運作上是否可以有效的滿足民眾的需求必須審慎評估,而政府如何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面對這些民間組織又該如何建立適當的機制加以監督管理以確保公共任務的達成,都是必須深入探討的課題。近年來台北市政府透過契約委外的模式推動親密關係暴力防治的相關業務,從傳統的保護和協助婦女脫離家庭暴力,逐漸擴張到相對人以及家庭其他成員的保護,究竟與民間組織的合作是否能夠順利達成上述的任務,如何建構妥善的評估管理機制,是本文主要的研究焦點。

本文運用孫煒 2016 年所建構的評估社會服務契約委外的架構,分析台北市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業務的委外,透過深度訪談主管機關與受託的民間機構,了解委外的起源,影響雙方合作意願的因素,同時探討履約相關制度的運作,實際上雙方的互動與衝突等,最後則是討論委外對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業務在成本上、服務品質上,以及服務的公平性上的影響。主要的研究發現包括有主管機關善用資訊系統並維持部分的基層服務以利契約的規劃與監督管理,而民間團體則在其價值信念的引導下,可能提供超出預期的服務水準,但也可能因為與政府政策走向不一致而退出市場,整個委外制度的設計必須奠基於對民間機構的了解,並設法降低交易成本,同時維持有效的監督管理,以確保服務的品質與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