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原住民照顧計畫之社會投資報酬分析 —以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

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涵納了多元族群與文化,以族群來看具有五大族群,分別為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與新住民。其中第四大族群原住民族為漢人移入之前定居於台灣者,富有非常多元之文化風俗,但不論其居住於山地或都市,在迎接漢人移民潮的同時,也面臨許多以往不曾有過的困境。而為回應原住民族社會之需求,並順應世界保障原住民族權利之潮流,行政院於 1996 年成立原住民族委員會,至今已逾 20 年,但即使設立原住民族的專責機構,政府對於龐大的需求仍存力有未逮之處,此時乃須由第三部門來彌補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缺口。

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在 1995 年成立,是立足於台灣的亞洲兒少發展實踐家,服務地區包括台灣、越南、雲南,以及緬甸等亞洲四地,在台灣主要以原住民兒少權益為主要標的,服務項目涵蓋提升教育品質、幼兒照顧、青年就業、社區發展等,努力實踐《兒童權利公約》對原住民兒童的權利保障。除了對於原鄉地區原住民之照顧之外,至善基金會對於都市原住民之議題亦相當關懷,都原照顧計畫為包含三項:一、「汐止 Wawa 森林─至善兒少發展中心」,關照社區 500 戶原住民家庭。二、輔導五股「伯特利全人關懷協會」立案登記為全台第一間設立於都會區的「社區互助式教保中心」。三、協助大台北 50 位未就業之原住民婦女組成「快樂大掃」團隊,以達經濟自立的目標。(至善台灣都原照顧計畫網頁1)。本研究將以至善基金會都市原住民照顧計畫之起源-五股「伯特利全人關懷協會」為主要研究對象,析探其社會投資報酬及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