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氣候治理模式之分析:以五都政策個案為例

氣候變遷不僅衝擊著自然生物生存空間,同時也影響、改變著人類生活的價值與行為策略。探究氣候變遷的原因之一,乃係肇因於都市工業發展、人口聚集所帶來的溫室效應。面對這樣的課題,聯合國於地方21世紀議程中曾具體指陳:地方政府需以兼顧全球思考、國家計畫與地方行動的角度,肩負著永續發展的重任,並做為全球永續發展的基礎。

以「都會氣候治理(metropolitan climate governance)」而言,是都會區的地方政府近年來因應氣候變遷所產生的新興議題。針對其中的「治理」概念,許多學者強調其分權及協力的重要性;但根據一般公共政策的分類方法,「氣候」和「環境」政策應是具有管制性的成分。如今氣候議題與治理概念的結合,形成「氣候治理」,其間所涉及都會區的地方政府與其他行為者之間,究竟會如研究治理理論的學者所言,偏向呈現網絡協力的合作關係?還是傳統公共政策分類中的管制型態?亦或是還有其他模式態樣的展現?這些模式各有何種不同的特徵?皆為本研究所欲探討的焦點。

為了探求前述之研究問題,本研究分別利用文獻檢閱、問卷調查、深度訪談與內容分析等方式進行分析。於整體彙整分析之後發現,在都會氣候治理的政策範疇中,仍是以政府層級節制的治理模式為主要態樣,而當今受到許多學界先進熱衷關注的社群網絡模式,反而並非主流模式。此一現象,值得公共行政學界進一步反思。